2021年5月22日
袁隆平、吳孟超兩位院士離開了我們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兩顆小行星
一顆是8117號“袁隆平星”
一顆是17606號“吳孟超星”
誰把人民裝進心中
人民就把誰記在心中
“醫(yī)”食無憂,應常念袁老吳老
今天
一起緬懷夜空中最亮的兩顆星
重溫他們的囑托
一稻濟世 萬家糧足
“人就像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
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說的一句話
他也用一生
為這句話寫下了注腳
他這樣與水稻結緣
從此一夢逐一生
年輕時
袁隆平?jīng)Q意報考大學的農(nóng)學專業(yè)
父母都不同意
袁隆平說,吃飯是第一件大事
沒有農(nóng)民種田,就不能生存
最終說服了父母
“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這個當時看來遙不可及的夢
讓袁隆平展開了
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追逐
后來
袁隆平成就斐然,表彰無數(shù)
但他一直惦記的,仍是“下田”
湖南省農(nóng)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
安排了一塊試驗田
盡管已經(jīng)90高齡
袁隆平每天起床
第一件事就是到田邊“打卡”
回望袁老一生
宏愿并非一時頭腦發(fā)熱
而是一代中國知識分子
對家國命運的情懷和擔當
一稻濟天下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
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yōu)勢的科學家
他始終為端穩(wěn)中國人的飯碗
和保障世界糧食安全
不懈奮斗
從書本到田野,從夢境到現(xiàn)實
歷經(jīng)半個多世紀的水稻研究
袁隆平將夢的種子
撒向了更遠的地方
他關于水稻的這些夢想
如今都實現(xiàn)了嗎?
袁隆平曾說自己有兩個夢想:
一個是“禾下乘涼夢”
一個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
?關于第一個夢……
袁隆平畢生致力于
促進雜交水稻技術創(chuàng)新
一次又一次創(chuàng)造了糧食生產(chǎn)的奇跡
“畝產(chǎn)3000斤,要早日實現(xiàn)”
這是2020年9月7日
他在90歲生日會上許下的心愿
同年11月2日
湖南衡南縣,雙季稻畝產(chǎn)實現(xiàn)了
“1500公斤高產(chǎn)攻關”的目標
得知這個消息的袁隆平
連說幾個“好”!
2021年10月17日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
測得早晚雙季稻畝產(chǎn)達到1603.9公斤
這是繼上一年突破1500公斤大關后
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如今,年輕一代科研人員
仍在續(xù)寫袁老的“禾下乘涼夢”
中國人的飯碗一定會
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關于第二個夢……
發(fā)展雜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
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
他說:“全球有一億六千萬公頃稻田
如果一半,有八千萬公頃(種雜交水稻)
那現(xiàn)在的情況,每公頃增產(chǎn)兩噸
可以多養(yǎng)活五億人口”
自1979年起
中國在亞洲、非洲、美洲、南太平洋近70國
研究和推廣雜交水稻技術
累計為80多個發(fā)展中國家
培訓超過1.4萬名專業(yè)人才
如今,中國雜交水稻
已在全球數(shù)十個國家和地區(qū)推廣種植
為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力量
中國用不足全球10%的耕地
解決了約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飯問題
在學術上
袁隆平是將畢生心血獻給土地的“無雙國士”
在生活上
他是愛笑、愛打排球
愛下象棋、愛拉小提琴的“90后”……
戳視頻,回顧他珍貴的生活畫面
袁隆平的一生走得很短很短
始終沒有走出那塊稻田
他的一生走得很長很長
從稻田走向了千家萬戶
“他將一生都奉獻給了
雜交水稻事業(yè)”
披肝瀝膽 醫(yī)者仁心
“這世界上
不缺乏專家
不缺乏權威
缺乏的是一個‘人’
——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人”
這是“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吳孟超院士
曾說過的一句話
從醫(yī)70多年來
他成功救治了1.6萬余名患者
九旬高齡的他
早已到了退休的年紀
卻依然堅守在門診
手術室和病人的病床前
在吳孟超院士看來
“一個好醫(yī)生
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裝的是人”
為了病人,他不辭辛苦
多年的醫(yī)療工作
在這位老人身上留下了明顯的印記
常年握手術刀
他的右手食指已經(jīng)嚴重變形
常年手術時用力抓地
他雙腳的第二個趾頭
同樣“默契”地壓在大腳趾頭上
這些病痛曾帶給他多少困難
我們無從得知
我們知道的是
在一次長達10個小時的手術后
耄耋之年的吳孟超院士衣襟濕透
嘴里還說著
“我老了,我的日子不多了……
我得爭分奪秒”
吳孟超院士說
他一輩子就干了一件事
那就是與肝癌做斗爭
這是多么不易
又是多么偉大
一位躬耕田野,一稻濟天下
一位無影燈下,肝膽兩昆侖
想念的時候,就抬頭望望星空
他們一直都在